許多朋友常問我:「睡眠障礙有哪些?」其實,影響睡眠的因素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。除了大家熟知的失眠,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症、不寧腿綜合症等,都是常見的睡眠問題。這些障礙不僅會影響睡眠品質,長期下來更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負擔。如果你經常感到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,或是睡醒後仍然覺得沒有精神,建議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的睡眠狀況,並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找出問題的根源,才能對症下藥,找回一夜好眠。
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(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)
- 自我檢視與記錄睡眠: 認真觀察自己的睡眠狀況,記錄入睡時間、睡眠中斷次數、起床時間以及白天的精神狀況。如果您長期感到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,或是睡醒後仍覺得沒有精神,這份紀錄將有助於您與醫師討論「睡眠障礙有哪些可能」,以便及早發現問題根源。
- 破除睡眠迷思,建立正確觀念: 不要盲目追求「一定要睡滿八小時」,重要的是睡眠品質。嘗試建立規律作息,避免週末過度補眠打亂生理時鐘。若睡不著,避免長時間躺在床上,起身做些放鬆的事情,直到有睡意再上床。這些調整有助於改善常見的睡眠障礙,例如失眠。
- 尋求專業協助,評估CBT-I: 如果您長期受到睡眠問題困擾,例如難以入睡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不寧腿等,不要自行診斷或隨意服用藥物。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診斷,了解「睡眠障礙有哪些」具體類型。考慮接受認知行為治療 (CBT-I),這是一種非藥物且有效的治療方法,能幫助您從根本上改善睡眠品質,擺脫對藥物的依賴。
睡眠障礙有哪些?失眠症的迷思與CBT-I解方
身為睡眠醫學專家,我經常聽到大家對於失眠的各種疑問與擔憂。失眠真的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睡眠困擾。但許多人對於失眠存在著一些迷思,這些迷思不僅無助於改善睡眠,反而可能讓情況更加惡化。今天,陳安琪醫師就來為大家破解這些迷思,並介紹一個非常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:認知行為治療 (CBT-I)。
失眠症的定義與診斷標準
首先,我們要先釐清什麼是真正的失眠症。失眠不只是偶爾一兩天睡不好,而是指一段時間內(通常是三個月以上),出現以下情況:
- 入睡困難:躺在床上很久都無法入睡。
- 睡眠維持困難:容易醒來,或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。
- 過早醒來:比預期的時間早醒,且無法再入睡。
而且,這些睡眠問題必須已經影響到白天的生活功能,例如感到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低落等等[1,3,7,9]。如果只是偶爾因為壓力大、或是特殊情況而睡不好,那還不算是真正的失眠症。
常見的失眠迷思
關於失眠,坊間流傳著許多說法,但有些其實是沒有根據的。
迷思一:一定要睡滿八小時才夠
許多人認為,每天一定要睡滿八小時纔算健康。但事實上,每個人的睡眠需求量都不同。有些人睡七小時就精神飽滿,有些人則需要九小時。重要的是睡眠的品質,而不是時間的長短[15]。只要白天感到精神好、注意力集中,就表示你的睡眠時間是足夠的。因此,不必強求一定要睡滿八小時,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壓力。
迷思二:睡不著就躺在床上,總會睡著的
很多人認為,即使睡不著,躺在床上休息也是
迷思三:週末補眠可以補回平日的睡眠債
很多人平時工作忙碌,睡眠不足,就想說週末多睡一點來補眠。雖然週末補眠可以暫時緩解疲勞,但長期下來,反而會打亂生理時鐘,讓睡眠變得更不規律[15]。更糟糕的是,週日晚上可能會更難入睡,形成惡性循環。因此,最
CBT-I:非藥物治療失眠的有效方法
瞭解了失眠的真相與迷思後,接下來我想介紹一個非常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:認知行為治療 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, CBT-I)。CBT-I 是一種結構化的心理治療,透過改變影響睡眠的想法和行為,來改善睡眠品質[2,6,10,13]。它被認為是治療慢性失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而且沒有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。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,CBT-I 應該是慢性失眠的首選治療方法[12]。
CBT-I 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:
- 睡眠衛生教育: 學習如何改善睡眠環境、調整作息、避免睡前刺激性物質等。
- 認知治療: 改變對於睡眠的負面想法和信念,例如「如果今晚睡不好,明天就完蛋了」等。
- 刺激控制療法: 重新建立床與睡眠之間的連結,例如只有想睡覺時才上床、如果睡不著就離開床等。
- 睡眠限制療法: 限制在床上的時間,以提高睡眠效率。
- 放鬆訓練: 學習放鬆技巧,例如深呼吸、冥想等,以減輕焦慮和壓力。
CBT-I 通常需要經過幾次的療程,由專業的治療師指導。但現在也有許多數位化的 CBT-I 應用程式,讓你在家也能進行治療[10]。 如果您長期受到失眠的困擾,不妨考慮尋求 CBT-I 的協助,它能幫助您從根本上改善睡眠問題,擺脫對藥物的依賴。
總之,失眠雖然困擾,但並非無解。 瞭解失眠的真相,破除迷思,並積極尋求專業協助,相信你一定能找回一夜好眠!
睡眠呼吸中止症:你睡覺時停止呼吸了嗎?
睡眠呼吸中止症,顧名思義,指的是在睡眠期間反覆發生呼吸停止的現象。這可不是單純的打呼而已,而是一種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睡眠障礙。想像一下,你睡著後,呼吸道反覆阻塞,導致血氧濃度下降,身體為了讓你繼續呼吸,必須不斷醒來。這種情況一晚可能發生數十甚至數百次,嚴重影響睡眠品質。根據不同原因,睡眠呼吸中止症能分成以下3種類型: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、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、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。其中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比例最多,約有90%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為此類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
那麼,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呢?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症狀,如果你符合多項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:
- 打鼾聲很大,而且是不規律的打鼾,時大時小,甚至會突然停止。
- 睡眠時呼吸停止,枕邊人可能會觀察到你睡覺時有呼吸暫停的現象。
- 白天感到極度疲倦,即使睡了很久還是覺得沒睡飽。
- 早上起床頭痛。
- 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。
- 夜間頻尿。
- 性慾降低。
- 情緒暴躁易怒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與風險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有很多,常見的原因包括:
- 肥胖:過多的脂肪堆積在頸部,容易壓迫呼吸道。
- 年齡增長:隨著年齡增長,呼吸道周圍的肌肉可能變得鬆弛。
- 男性:男性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較女性高。
- 家族史:家族中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病史者,罹患風險較高。
- 鼻中膈彎曲、鼻甲肥大、扁桃腺肥大等上呼吸道結構異常。
長期下來,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許多嚴重的健康問題,包括:
- 高血壓:反覆的缺氧會使血壓升高。
- 心血管疾病:增加心肌梗塞、中風等風險。
- 糖尿病:影響血糖控制。
- 認知功能下降: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衰退,甚至可能加速失智症的發生。
- 車禍風險增加:白天嗜睡容易導致交通事故。[參考文獻:聯合報元氣周報相關報導]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與治療
要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,通常需要進行睡眠檢查 (Polysomnography)。這是一種在睡眠中心進行的檢查,會監測你的腦波、眼動、心跳、呼吸等生理訊號,以評估睡眠品質及呼吸狀況。[參考文獻:台大醫院睡眠中心]。
治療方式會根據嚴重程度及個人狀況而有所不同,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:
- 持續正壓呼吸器 (CPAP):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,透過面罩提供穩定的氣流,保持呼吸道暢通。[參考文獻:科林睡得美提供CPAP相關資訊]
- 口腔矯正器:適用於輕度至中度患者,可以將下顎往前拉,擴大呼吸道空間。
- 手術:針對特定的結構異常,例如扁桃腺肥大、鼻中膈彎曲等,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
- 生活方式調整:減重、戒菸戒酒、側睡等,有助於改善症狀。
如果您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,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,及早診斷與治療,才能避免對健康造成更嚴重的影響。您可以諮詢胸腔科、耳鼻喉科、神經內科或至睡眠中心尋求協助。[參考文獻:聯合報元氣周報相關報導]
記住,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基石,別讓睡眠呼吸中止症偷走你的健康!
希望這段內容對您的讀者有所幫助!
睡眠障礙有哪些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不寧腿綜合症與PLMD:另類睡眠障礙有哪些?
除了失眠和睡眠呼吸中止症,還有一些較不為人知,但同樣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的睡眠障礙,那就是不寧腿綜合症 (Restless Legs Syndrome, RLS) 與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(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, PLMD)。這兩種疾病雖然名稱相似,但實際上有所區別,且都可能導致嚴重的睡眠問題。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不寧腿綜合症。
什麼是不寧腿綜合症?
不寧腿綜合症(RLS),也被稱為 Willis-Ekbom disease (WED),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,會引起腿部難以抑制的不適感,例如:
- 蟻走感: 就像有小蟲在腿上爬行。
- 灼熱感: 腿部出現難以忍受的灼熱感。
- 抽痛感: 腿部肌肉不自主的抽痛。
- 搔癢感: 腿部深層的搔癢感。
- 痠麻感 腿部出現痠麻不適的感覺。
- 拉扯感 腿部有被拉扯的不適感。
這種不適感通常在休息或不活動時更加明顯,尤其是在傍晚或夜間,會讓人忍不住想移動雙腿來緩解不適。活動後症狀雖然可以獲得暫時舒緩,但只要一停下來,不適感又會再次出現。這種症狀會嚴重幹擾入睡,導致睡眠品質下降,長期下來會影響白天的精神和生活品質。據統計,不寧腿症候群影響了至少45%年紀大的人口。而且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兩倍,並且隨年齡增加,懷孕、糖尿病、洗腎族群中,也有較高的比例合併有不寧腿的相關症狀。
不寧腿綜合症的原因有哪些?
不寧腿綜合症的確切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- 遺傳因素: 約有三分之一的不寧腿綜合症患者有家族病史。
- 鐵質缺乏: 鐵質是製造多巴胺的重要元素,而多巴胺與控制肌肉運動有關。缺鐵會導致多巴胺功能異常,進而引發不寧腿綜合症。
- 多巴胺系統異常: 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功能失調,可能導致感覺傳導異常,引發不寧腿綜合症。
- 其他疾病: 某些疾病,如缺鐵性貧血、末期腎病、糖尿病、周邊神經病變等,都可能引發或加重不寧腿綜合症的症狀。
- 藥物影響: 某些藥物,如抗組織胺、抗精神病藥、抗憂鬱劑等,也可能誘發或加重不寧腿的症狀。
- 脊髓反射增強
- 腦幹多巴胺神經傳導異常
要診斷不寧腿綜合症,醫生可能會詢問您是否在休息或睡眠時感到腿部不適、是否有不得不移動腿部以紓緩症狀的情況、以及症狀是否在傍晚和夜間會惡化。此外,根據國際不寧腿綜合徵研究組織的診斷標準,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相似症狀的疾病。
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(PLMD) 又是什麼?
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(PLMD) 則是指在睡眠中,肢體(通常是腿部)會出現不自主地、重複性的抽動。這些抽動通常每隔 5 到 90 秒發生一次,每次持續 0.5 到 5 秒。患者自己可能不知道,但枕邊人可能會被吵醒,或是透過睡眠檢查才能發現。 與不寧腿症候群不同的是,PLMD 的患者在清醒時不會有不適感,而是在睡眠中才會出現肢體抽動。 這種抽動會干擾睡眠的連續性,導致睡眠片段化,進而引起白天疲倦、嗜睡等問題。週期性肢體抽動症(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, PLMD)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,患者的四肢(大多為腿部)會在睡眠期間發生不自主抽動,且僅於睡覺時發作,白天則無任何症狀。
PLMD 的原因有哪些?
PLMD 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- 原發性:原因不明,可能與多巴胺系統的異常有關。
- 繼發性:可能與不寧腿綜合症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猝睡症、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等疾病有關。
- 其他因素: 年齡老化、缺鐵性貧血、糖尿病、腎臟病、甲狀腺低下、懷孕等,都可能增加 PLMD 的發生率。
- 遺傳:有家庭病史的人,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的風險會增加。
- 藥物影響: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製劑抗抑鬱劑、三環抗抑鬱劑、鋰和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等都發現與週期性肢體抽動的發生有關。
不寧腿綜合症與PLMD的診斷與治療
要診斷不寧腿綜合症,醫生可能會詢問您是否在休息或睡眠時感到腿部不適、是否有不得不移動腿部以紓緩症狀的情況、以及症狀是否在傍晚和夜間會惡化。此外,根據國際不寧腿綜合徵研究組織的診斷標準,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相似症狀的疾病。如果懷疑患者伴隨週期性肢體抽動症而導致睡眠中斷,以及白天疲倦嗜睡,也可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(Polysomnography)來做睡眠疾患之相關評估。
目前,不寧腿綜合症和PLMD的治療方法包括:
- 生活方式調整: 建立規律的作息、避免咖啡因和酒精、適度運動、睡前泡澡或按摩等,都有助於緩解症狀。
- 補充鐵劑: 如果有缺鐵的情況,補充鐵劑可以改善症狀。
- 藥物治療: 醫生可能會開立多巴胺促效劑、α2δ 鈣通道配體、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來控制症狀。
如果您懷疑自己可能患有不寧腿綜合症或PLMD,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,進行詳細的評估與診斷,才能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,改善睡眠品質,提升生活品質。
特徵 | 不寧腿綜合症 (RLS) |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(PLMD) |
---|---|---|
定義 | 神經系統疾病,引起腿部難以抑制的不適感 | 睡眠中肢體(通常是腿部)不自主地、重複性的抽動 |
不適感 |
|
無 |
發生時間 | 休息或不活動時更加明顯,尤其在傍晚或夜間 | 睡眠中 |
患者意識 | 清醒時有不適感,想移動腿部 | 患者自己可能不知道 |
影響 | 幹擾入睡,導致睡眠品質下降,影響白天精神和生活品質 | 幹擾睡眠的連續性,導致睡眠片段化,引起白天疲倦、嗜睡 |
可能原因 |
|
|
診斷 | 醫生可能會詢問您是否在休息或睡眠時感到腿部不適、是否有不得不移動腿部以紓緩症狀的情況、以及症狀是否在傍晚和夜間會惡化。此外,根據國際不寧腿綜合徵研究組織的診斷標準,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相似症狀的疾病。懷疑患者伴隨週期性肢體抽動症而導致睡眠中斷,以及白天疲倦嗜睡,也可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(Polysomnography)來做睡眠疾患之相關評估。 | |
治療 |
|
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:其他睡眠障礙有哪些?
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常見睡眠障礙,還有一些相對少見,但同樣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的狀況,其中之一就是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 (REM Behavior Disorder, RBD)。 快速動眼期 (REM) 是睡眠週期中的一個階段,此時我們的大腦活動非常活躍,也是做夢的主要時期。正常情況下,在REM睡眠期間,我們的身體肌肉會處於放鬆狀態,防止我們將夢境付諸行動。然而,RBD 患者在REM睡眠時,肌肉的這種麻痺機制失效,導致他們會將夢境中的情節表現出來,例如大喊大叫、揮舞手臂、踢腿,甚至從床上摔下來。
RBD 的症狀與影響
- 夢境演出:RBD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在睡眠中出現暴力或激烈的行為,與夢境內容相關。患者可能會夢到自己正在打架、逃跑或自衛,並在現實中做出相應的動作。
- 潛在的危險:這些行為可能對患者自身或同床共枕者造成傷害。例如,揮舞手臂可能打到對方,從床上摔下來可能導致骨折或其他外傷。
- 白天嗜睡:雖然不像失眠症那樣直接導致入睡困難,但RBD引起的睡眠中斷或不寧,也可能導致白天感到疲倦或嗜睡。
- 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早期指標:值得注意的是,RBD 有時可能是某些神經退化性疾病,如帕金森氏症、路易體失智症等的早期指標。研究表明,相當一部分RBD患者在未來可能會發展成這些疾病。
RBD 的診斷與治療
RBD的診斷通常需要透過睡眠檢查 (Polysomnography)來確認。在睡眠檢查中,醫生會監測患者的腦電波、眼動、肌肉活動等生理指標,以判斷是否存在REM睡眠時肌肉張力過高的情況。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類似RBD的症狀,務必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。及早診斷可以幫助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,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RBD的治療目標是控制症狀,預防患者在睡眠中受到傷害。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:
- 藥物治療:某些藥物,如褪黑激素或 Clonazepam,可以幫助減輕RBD的症狀,降低患者在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頻率和強度。
- 環境安全:為了預防患者在睡眠中受到傷害,可以採取一些環境安全措施,例如將床墊放在地板上、移除床邊的尖銳物品、在床邊設置軟墊等。
- 定期追蹤:由於RBD可能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,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接受神經科醫師的評估和追蹤,以便及早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問題。
其他睡眠障礙
除了上述幾種常見和相對少見的睡眠障礙外,還有一些其他的睡眠問題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,例如:
- 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 (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, DSPS):患者的生理時鐘與社會時鐘不同步,導致他們習慣在很晚的時間才能入睡,早上也很難起床。
- 嗜睡症 (Narcolepsy):一種神經系統疾病,患者白天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嗜睡,有時還會伴隨猝倒症狀(突然的肌肉無力)。
- 夢遊 (Sleepwalking):患者在睡眠中行走或進行其他活動,醒來後通常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。
總之,睡眠障礙的種類繁多,每種睡眠障礙都有其獨特的症狀、診斷和治療方法。如果您長期受到睡眠問題的困擾,請不要自行診斷或隨意服用藥物,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纔是明智之舉。透過詳細的評估和診斷,醫生可以幫助您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,改善睡眠品質,重拾健康的生活。
希望以上資訊能幫助您更瞭解各種睡眠障礙。記住,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基石!
睡眠障礙有哪些結論
透過這篇文章,我們一起探索了「睡眠障礙有哪些」這個問題,從最常見的失眠症,到睡眠呼吸中止症、不寧腿綜合症、週期性肢體抽動症,甚至是比較少見的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,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全面地認識影響睡眠健康的各種因素。
記住,每個人的睡眠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。 如果您長期受到睡眠問題的困擾,別再獨自煩惱,積極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進行詳細的評估與診斷,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。 無論您最終被診斷出哪一種睡眠障礙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都能幫助您擺脫困擾,重拾一夜好眠!
希望大家都能重視睡眠健康,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,擁有更健康、更有活力的生活!
睡眠障礙有哪些 常見問題快速FAQ
Q1: 我常常睡不好,是失眠嗎?要怎麼判斷是不是真的失眠症?
並非偶爾睡不好就是失眠症。真正的失眠症需要符合以下條件:長期(至少三個月)出現入睡困難、睡眠維持困難、或過早醒來,且這些睡眠問題已影響到白天的生活功能,例如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低落等。如果只是偶爾因壓力大而睡不好,可能只是暫時性的睡眠困擾。建議您可以觀察自己的睡眠狀況,若持續數週都睡不好,且影響到日常生活,再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。
Q2: 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要用呼吸器嗎?有沒有其他治療方式?
持續正壓呼吸器 (CPAP) 的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式,但並非唯一選擇。其他治療方式包括:口腔矯正器(適用於輕度至中度患者)、手術(針對特定的結構異常,例如扁桃腺肥大、鼻中膈彎曲等)以及生活方式調整(減重、戒菸戒酒、側睡等)。醫生會根據您的嚴重程度及個人狀況,建議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。如果對CPAP有疑慮,可以與醫生討論其他替代方案。
Q3: 我睡覺的時候腿總是覺得不舒服,好像有螞蟻在爬,需要一直動來動去才能舒服一點,這是不寧腿綜合症嗎?該怎麼辦?
您描述的症狀很可能是不寧腿綜合症 (Restless Legs Syndrome, RLS)。RLS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,會引起腿部難以抑制的不適感,例如蟻走感、灼熱感、抽痛感等,尤其在休息或不活動時更明顯,且活動後症狀可以獲得暫時舒緩。如果您懷疑自己患有不寧腿綜合症,建議諮詢神經內科醫師,進行詳細的評估與診斷,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。治療方式包括生活方式調整(建立規律的作息、避免咖啡因和酒精、適度運動、睡前泡澡或按摩等)、補充鐵劑(如果有缺鐵的情況)、以及藥物治療(醫生可能會開立多巴胺促效劑等藥物)。